架构设计那些事儿--缓存那些事儿(二),缓存设计模式()


目前各种类型的缓存都活跃在成千上万的应用服务中,还没有一种缓存方案可以解决一切的业务场景或数据类型,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场景和背景,选择最适合的缓存方案。缓存的使用是程序员、架构师的必备技能,好的程序员能根据数据类型、业务场景来准确判断使用何种类型的缓存,如何使用这种缓存,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效率达到最优的目的。

《架构设计那些事儿–缓存那些事儿》系列共分六章:

缓存设计的几种常见模式

1,Cache-Aside

  • 读操作:应用先去查询缓存,命中则返回;没命中应用则会去数据库读取数据,写入缓存后返回。
  • 写操作:应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然后返回。
    可以看到,这种模式下,缓存只有写入与删除而没有修改操作。
    适用场景:读多写少。
    存在的问题:多线程下易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2,Read/Write-Through

核心思想:应用需要操作数据时只与缓存组件进行交互;缓存里的数据不会过期。

  • Read-Through,应用查询缓存是否存在,存在则返回;不存在则由缓存组件去数据库加载数据。
  • Write-Through,先查询要写入的数据在缓存是否存在,存在则先更新缓存然后再更新数据库最后返回;如果要写入的数据在缓存不存在,有两对应策略:一种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存,然后由缓存组件将数据同步更新到数据库;另一种策略是不写缓存直接将数据写入数据库。
    适用场景:读多写少。
    存在的问题:
    因为应用操作数据时只与缓存组件交互,相对于Cache-Aside而言数据不一致的概率要低一些。
    因为此模式下缓存没有过期时间,所以缓存的使用量会非常大。

3,Write-Back

Write-Back也称Write-Behind,这种模式是承接Write-Through的,在对数据进行数据持久化存储回写时一般采用异步回写,也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后批量回写
img
适用场景:读少写多
存在的问题:异步或间隔一定时间的批量回写会导致数据延迟或数据丢失的情形出现。

这里只是介绍了常见的缓存模式里的一些基本情况,所讨论的缓存模式都存各自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业务场景来选用适合自己的模式。当然数据丢失、热点数据、缓存穿透、缓存预热等这些问题是在使用缓存时都必须考虑的。另外数据模型也是需要注意的,在Cache-Aside下缓存里的数据模型可以与数据库数据模型不一致,而Read/Write-Through模式下二者的数据模型一般是需要相同的。